top of page

邁向心理健康的五種方式

 

不時有人來到門診詢問,我這樣到底算不算是生病或有問題呢?各種情緒都有它的原因與功能,每個人都有自己適應人生處境的方式,所以這個問題很難一概而論。以憂鬱為例,我們知道它在演化上的功能與人際連結或生存意義有關。災難與痛苦的經驗由於太巨大,往往需要人們合作一起面對解決困境,因此在互相幫助中關係更緊密。孤單的感覺會促使我們想要去建立被理解及有意義的關係,或是讓我們想要尋找生活的意義。相對地,失落與哀悼可能會讓我們暫時想要退縮、轉而去觀看自己的內在,重新檢視對自己來說什麼是重要的。憤怒的情緒固然令人覺得不快,但是也常常為我們帶來能量、進而可以採取行動去改變現況的動力。因此我們在考慮何謂「生病」或失衡的情緒時,有個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如何適應壓力與調適情緒的過程。

 

英國國家健保(National Health Services,NHS)建議有五種方式可以改善精神或心理健康[註1]。這五種方式分別是:

  1. 與他人連結 (connect with other people) ;

  2. 保持身體活躍 (be physically active) ;

  3. 學習新技能 (learn new skills) ;

  4. 給予他人(實質的支持或善意) (give to others) ;

  5. 覺察當下 (pay attention to the present moment; mindfulness)。

 

你可能會發現這些方式各自有個人與人際的介面,也涵括了調節心理與生理的機制。比方說,「保持身體活躍」,可以是自己從事運動、也可以是參與團體活動。運動能夠改變自我狀態,促進腦內啡等大腦激素分泌等一連串的生理變化 ; 這些會讓身體更放鬆,心情也更愉快。在學習新技能或參與活動過程中,一方面有轉移注意力、轉換情緒、活化大腦與身心機能的作用。另一方面透過建立人際連結,可以因此獲得支持、或透過協助他人而得到更多自我效能感。以上五種方式其實相互呼應,這些都可以促進正向的改變發生。

 

反過來說,當你發現自己無法透過以上的方式感到快樂,例如和他人互動感到有壓力、無法專注或覺察當下,甚至感覺要處理生活事務都有困難,這些可能都是身心狀態已經失衡的現象。更直接的是,當你發現自己因為持續情緒低落,已經無法在原本的社會角色,家庭生活,學業或工作上像原本一樣順利運作發揮,這或許就是已經有顯著問題的徵兆。這時候會建議積極尋求專業協助,和醫師一起討論如何因應與治療。

 

讓我們一起邁向心理健康 !

 

 

註1:Five Steps to Mental Wellbeing https://www.nhs.uk/conditions/stress-anxiety-depression/improve-mental-wellbeing/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開心生活診所

台北憂鬱症門診|新北憂鬱症診所|萬華精神科診所|五股精神科診所|台北憂鬱推薦|新北躁鬱症門診|台北精神科 健保
 

bottom of page